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3:15: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1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外经贸部办公厅



各特派员办事处,本部直属事业单位,各外贸中心,各商会、协会、学会,各总公司:
现将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传真电报《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按照执行。
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和分析前一阶段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工作情况,坚持不懈地把后一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好,确保整个清查工作的质量,严防走过场。
二、切实抓好违纪金额的上交工作。清查出的各项应上交财政的“小金库”资金,要及时、足额地上交财政,不能以各种借口少交,更不能不交。
三、抓好清查“小金库”的总结工作。清查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单位要写出检查报告,于9月1日前上报部清查办公室。同时,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防止“小金库”的再次发生。

附件: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抓好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 财检传字〔199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部署,从今年5月份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由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以及全体参检人员的勤奋努力,整个清查工作进展顺利,并已取得
阶段性成果。截止6月底统计,全国有115万多户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自清自查,共清查出“小金库”资金14.7亿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地区和部门对清查“小金库”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自清自查违纪面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部门对自清自
查出的“小金库”资金没有按照国办发〔1995〕29号文件及有关政策规定计算应上交财政金额;应交财政资金入库率低,等等。从汇总统计数字反映的情况看,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清查工作,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为了把下一步清查工作搞得更加深入扎实,经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

人民银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现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清查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对这次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把清查“小金库”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要认真总结和分析前一阶段清查工作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或不足,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清查工作的意见和
措施,保证整个清查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进行。
二、适当延长清查时间。为了保证这次清查工作的质量,严防走过场,真正达到推进反腐败斗争、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的目的,决定将这次清查工作从原定8月底结束延长至9月15日结束。
三、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工作的力度。重点是搞好政策宣传和解释,打消单位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疑虑,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扩大清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尤其要抓住几个私设“小金库”情节严重且不主动自清自查的单位公开曝光,借以震慑
违法违纪者,教育广大群众,把清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四、全力以赴抓好重点清查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办发〔1995〕29号《通知》及有关文件的规定精神,结合各自实际,选好选准清查重点,充实和加强重点清查力量,以群众举报和有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单位,以及有私设“小金库”问题而不主动自清自查、明显走了
过场的单位为突破口,扩大重点清查面,确保清查工作质量;对清查出来的“小金库”违纪问题,要抓紧做好核实定案工作,做到清查完一户,核实定案一户:要严格执行政策,依法处理违法违纪私设“小金库”的单位和个人,凡重点清查出来的“小金库”问题,必须给予罚款并提请有关
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党纪、政纪或刑事责任,以利于巩固清查成果,遏制“小金库”问题的再度产生。
五、切实抓好应上交财政资金的收缴入库工作。无论是自清自查还是重点清查出各项应交财政的“小金库”违纪资金,都要及时、足额地收缴上来,不能少交,更不能不交;发现有故意拖延不交或拒不交库的,要严格按照(89)国检办字第156号《关于银行划拨税收财务物价大检
查应交违纪收入的通知》规定,由银行协助划拨扣交入库。
六、这次清查“小金库”工作基本结束后,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将于9月20日左右召开清查“小金库”工作汇报会,主要是汇报情况,总结经验,研究提出防范措施。请各地区、各部门提前作好准备。每个地区和部门都要写出一个有情况、有分析、有观点、有内容的书面
汇报材料,选定10个典型案例,带到会上交流。有关汇报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届时另行通知。



1995年8月22日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



                        佳政发〔2008〕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驻佳中省直单位:

  现将《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四日


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

 为保障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划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行使规划委员会职能,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组织
  (一)规划委员会会议根据议题提报情况不定期召开,非常情况根据需要报规划委员会主任同意后,可随时召开。由主任或主任指定的副主任主持,参加会议的人数不少于规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
  (二)规划委员会会议召开时,委员原则上不得缺席,因故不能参加者,应提前以书面方式向会议召集人请假并说明原因,未经批准不得授权他人代理参加会议。
  (三)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负责规划委员会的会务工作。
  (四)规划委员会闭会期间的相关工作事项由委员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审查决定。
  二、议事内容
  (一)由规划委员会集体讨论审议的内容。
  1.城市发展战略及重要基础性规划。
  2.市、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专业)规划以及县(市)城镇和市政府指定的其它镇的总体规划。
  4.市、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
  5.重大项目规划选址以及投资3千万元以上的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设计方案。
  6.胜利路、站前路、杏林路、光复路、长安路、沿江路、友谊路、红旗街、通江街、中山街、和平街十一条街路两侧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7.年度城乡规划编制任务、经费预算及其他城乡规划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二)规划委员会闭会期间由规划委员会主任或其委托的副主任审查决定的内容。
  1.城市规划区内2公顷以上的各类公共建筑及地方财政投入项目的选址;占地面积超过6.67公顷(100亩)以上的各类工业项目选址。
  2.占地10公顷以上居住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风景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内1公顷以上的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要的单体建筑方案;解放路、近江路、西林路、桥北路、勤政路、圃东街、万象街、长春街、德祥街、四丰街、光华街、顺和街、安庆街、建国街十四条街路两侧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3.投资超过1千万元以上桥梁、道路、广场、大型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方案;重要城市节点雕塑方案。
(三)除规划委员会审查内容以外的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审批项目,由市规划局例会审批。
  三、议事程序
  (一)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就所拟审议项目议题向规划委员会主任提出议程建议,并报送审议项目的有关材料。
  (二)会议召集人按会议议程主持会议,到会委员符合规定人数时会议即可召开。规划委员会遵循回避原则,凡审议项目与委员本人或其所在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有关委员应在会议召开之前向会议召集人申请回避,亦可根据需要在表决时回避。
  (三)会议召集人可视审议项目的具体情况,邀请有关部门或机构派代表列席会议;会议如需进行最后表决,所有列席会议的代表均须在表决之前退出会场。
  (四)规划委员会表决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或举手表决方式进行,具体方式由会议主持人确定,到会委员有三分之二同意即为表决通过。
  (五)规划委员会会议纪要由委员会主任或由主任委托副主任签署。委员会主任或其委托的副主任在规划委员会闭会期间审查的项目,经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审查同意后交规划局执行。
  四、议事要求
  (一)各位委员必须熟悉审议项目的有关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城市发展负责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审议工作。
  (二)凡会议审议通过的事项应坚决执行,并做好有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三)规划委员会会议资料属于内部文件,参会委员应妥善保管,会后须将会议资料交回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处理。若会议资料被列为涉密文件,则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四)有关规划委员会会议资料的查询,由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一答复,委员不得透露会议的详情和内容。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项目,由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公示。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暂行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暂行规定


(1992年5月2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 根据2002年9月2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16号修订)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步伐,健全城市基本功能,改善我省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城市道路、桥梁和供水、排水、防洪、集中供热、燃气、公共交通、园林绿化及环境卫生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过程中,凡属重大和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亲自组织协调;凡是动员群众参加的义务劳动,各级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必须带头参加,并注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条进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级城建、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密切配合;驻城市的单位必须服从城市规划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城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正确贯彻执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筹集和使用城市建设资金。

第四条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必须在基本建设中占有合理比例,省计划部门在地方统筹基建计划中,应当重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安排,各设区的市的地方财政也需确定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第五条城市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对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征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

(一)住宅建设项目,未纳入城市综合开发的,按建设项目新建或扩大面积部分的土建和征地费用总额25%至5%征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已纳入城市综合开发的,按城市综合开发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非住宅建设项目,一般按建设项目新建或扩大面积部分的土建和水、暖、电费用总额的15%至5%征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但远离城市建城区且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自成系统的建设项目可为1%至15%。

改建的建设项目,免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

第六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征土地建设项目,可以按每亩地03万元至2万元的标准,征收城市旧区改建费。

第七条城市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实行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

(一)在未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城市,向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生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每立方米007元至010元的标准,征收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二)向有特殊需要并报经城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包括便道)、广场和公共绿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临时占用费。临时占用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由设区的市物价部门会同财政和城建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制定。

(三)对委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清运建筑垃圾、工商和饮食服务业的生产经营性垃圾以及单位的内部垃圾、粪便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有偿服务。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由设区的市物价部门会同财政和城建部门,根据运输距离和处理程度等因素制定。

(四)向在城市的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接待单位住宿的流动人口,按住宿费或者房屋租金的5%至8%,征收市政公用设施使用费。

(五)在城市规划区内用贷款、外资和国内融资新建道路、大型桥梁和隧道的城市,经省政府批准,向过往的机动车辆征收车辆通行费。

第八条对确属城市人民生产、生活急需而城市人民政府又无力建设的煤气、集中供热、自来水进户、小街小巷道路硬化和建垃圾站、公厕等市政公用设施,可以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按自愿、适度和资金定向使用的原则,采取国家扶助和受益单位、个人共同集资的方式建设。

第九条城市应当充分发挥现有的公共供水设施的作用,不断提高其供水能力,并严格控制在城市公共供水范围内的单位新建自备水源。城市供水部门应当统筹规划,适当超前建设城市统一的供水系统。

第十条对全社会都能受益的植树造林、公园建设、防洪抗灾设施建设和挖河清障等项工程,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发动和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城市居民参加义务劳动。

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措施,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市政公用设施。

第十二条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除国家另有规定的部分外,应当全部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与建设。以上两项资金,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筹集;在财政部门确定分配预算后,由城建部门负责制定使用计划并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用于基本建设的,应按基建程序报同级计划部门纳入计划下达;其使用情况,由财政和审计部门负责监督。

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城市旧区改建费、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费等项费用,应纳入预算外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确保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与建设。

第十三条本规定许可征收的各项费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各城市根据本地实际,可以全部开征,也可以部分开征;被征收单位确有困难的,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

第十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的各省辖市、县级市和县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1992年7月1日起施行。